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

關於一些世大運閉幕式的有感而發 (荒)





我們想到我們自己。
身為創作者,在這個領域裡打滾了這些時間,多多少少都大概會知道,大家想要什麼。

寫小說的人知道大家想聽什麼故事,寫曲子的人知道大家想聽什麼歌,廚師知道大家喜歡吃什麼,做衣服的人知道現在大家愛穿什麼。

但往往創作者不一定會依照大家的意志來做作品。

所以有時候我們在做自己的歌的時候會說:「這首有中。」或:「這首大概不會中。」意思大概就是,這首歌有沒有中大部分人的口味。

我們並不能主動決定我們的受眾,只能讓喜歡的人靠近我們。

以我們自己的歌來舉例這種差異好了。
在表演的時候,我們真的很喜歡在演 “不如跳舞” 的時候。不管是從哪一首歌接過來,我都覺得興奮。覺得這首歌要開始跟大家一起跳舞了,而不是大家在台下看我們在台上搞什麼~~覺得開心!
但是要帶大家一起跳舞真的很不容易~~我相信每個主唱都有過類似的煩惱?
想要但不知道要怎麼讓大家相信,這首歌真的很棒,一起進來玩這樣。

我們在 spotify 最高點播率的曲子,一直都是 我知道我失去你了,和 因為你承載了我的靈魂。我們也一直說這首歌是我們的主打歌。
我想那是因為,我們多少覺得這首歌比較容易中。
以我自己的成長經驗會覺得,大家還是習慣用主唱的歌聲、和歌詞去認識這首歌。
我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。(流行芭樂歌的時代啊...)
甚至一直到自己做作品,也幾乎都是用這個邏輯在寫歌的。
所以也許也吸引了一群會這樣聽歌的人吧?

會在意詞句是不是寫的有深度有內涵,很在意歌聲是不是夠有情緒,夠能傳達這首詞的內在感動。最好是能稍微艱澀一點,隱晦一點。讓每個人都可以有各自心裡的解讀,讓每個人都能認為他們能明白這首歌,卻又不像大家一樣只懂表面那樣俗氣。
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聽人唱歌,也喜歡跟著唱。我們習慣這樣的模式,我們也比較聽得懂這樣的歌。

只是啊,關於音樂這件事,真的,真的有很多時候,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出來的啊!有些無以名狀的東西,就只有音樂,也只有音樂能把那些說清楚的。

否則我們不會為此這麼著迷,對吧?


當開始聽到各種不同音樂種類的時候,認識了不同的人,也才發現還有很多很多種不同聽音樂的方式。
跳街舞的人很能感受整首歌的律動;聽後搖、電音的人很能感受情緒的堆疊和轉折;聽民謠、流行芭樂歌的人會以歌詞的情緒和意境作為整首歌的基準;玩爵士的很能感受每個樂手的風格樣貌;聽偶像歌手的會去看自己的偶像可不可愛表現的好不好,等等等。大家聽歌的感受方式其實都大不相同,判斷的邏輯、標準也都不一樣。我相信一定還有很多不同的聽歌的方式,只是我還不知道而已。

在脆弱少女組裡頭,我寫詞的部分比較多。因為我的文字邏輯比較好一點,知道怎麼說能把事情說清楚。也所以大部分時候好像都是我在說話,只要是比較屬於文字的範疇上。
好吧,我自己其實也覺得自己的歌詞寫得不差。
但在音樂、視覺等等不同的傳達媒介上,我就真的不怎麼樣了....我是學戲劇的,我需要故事、需要語言去幫助我了解。
念藝術學院有一個很棒的地方,就是認識了用很多不同方式去感受世界的人。

謬少女在這些方面都比我厲害多了。
她能夠用音樂,把故事說的更完整。她能支配那些,我不曾聽到、或感受到的細節。
她能看懂那些畫面,明白那些細節的安排所建構的意義。
但她並不擅長語言和文字,也因為不擅長,這些事常常讓她感受到壓力與害怕。

她是負責脆弱少女組幾乎所有美學的人。
包含詞曲概念、編曲安排、所有聲音的細節,甚至是我們的視覺,Mv、宣傳照、視覺等等等等,都是以她的美學標準去做判斷和選擇。

雖然我不能確定你們覺得如何,我自己真的很喜歡我們的作品。
好吧,謬是一個很容易沒自信的人,她總是會覺得很多人都比我們厲害很多之類的...
不過我相信,我們會越來越棒的。如果我們還能繼續走在這條路上的話。
希望。


好了,講這麼多好像已經離題了....
好,硬扯回主題!
世大運不管是開幕和閉幕,我們看到了很多很多表演形式,很多不同領域的藝術家,音樂種類也是各式各樣。
如果它們有激起你心裡的一些什麼,去試著認識它看看吧?
那是新世界啊!
有很多作品,需要被你們看見,我想。
(有夠硬講。)

好啦我也覺得世大運閉幕的演出真的很難看,但那真的不是那些創作者們的錯。因為錯誤的節目安排,很多很多準備不足的技術問題,導致呈現出一場很糟糕的 show ,真的很替他們抱不平。他們沒那麼糟,真的。
大概就因為這樣,看了很多人的留言,看到了很多人對不一樣的音樂、表演形式的感受方式和想像,於是寫了一大篇這個...

不過,創作者一直在努力的,就是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,他們所感受的美好吧。

他們不會放棄的,也請大家不要放棄他們。

也許他們之中有些人不擅言詞,但他們都很努力的在用他們的方式,說著他們的故事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